交大校史和校友回忆录等有关父亲的记载
(2025-08-07 20:13:11)分类: 记忆碎片 |
1947年,反内战反饥饿运动大风暴前夕,地下党倡议,把唐山交大工友通过学习组织起来,学习文化,灌输进步思想,配合唐院进步学生运动,成为学生运动的一个有力同盟军。1947年4月,工友夜校组织起来了。
夜校工友同志在任何艰难条件下,始终与进步学生站在一起,这些同志后来成为西南交大和铁路部门的中层领导骨干。夜校还团结了一大批在夜校担课教书的进步同学,从1947年反内战反饥饿运动,一直到1948年底的反迁校斗争,一直是进步学生运动的强有力的支柱之一,他们以坚韧的革命意志,火一样的革命热情,顶住反动逆流,把夜校办成革命堡垒,我深深地怀念这些战友们,他们是:田连瑞、姚锡田、张广年、王效通,刘忠厚、贺松年、郝瀛、王泽洲、李汝明、高泽兰等同学。
1951年3月23日,铁道部滕代远部长向我校下达命令:“有一紧急国啊防任务,需要唐山工学院土木系四年级学生60名及教职工10名共70名参加。希及早准备,待命出发。”
3月24日上午,顾稀院长向唐山工学院土木系四年级的全体同学传达了滕部长的命令。土木系四年级全体学生积极报名要求参加这一“紧急国啊防任务”。在广大师生热烈报名的基础上,经学校挑选,由10名教职工:阎焘、宋卓民、伏魁先、彭秉礼、赵鸿格、张进福、马长和、徐怀德、魏玉明、王兆月;及60名学生:王泽洲、郝瀛、周棣萼、米屏书、邓域才、秦杰、龙翔、刘著明、卞嘉安、李浚川、王迺忠、褚永玚、金学易、吴滨邑、卓健成、田坚懋、余昌敬、陈洪业、荣深涛、刘大海、张诚朴、刘家祺、吴守铭、张柏馨、杜崇朴、刘兆祥、王复华、王立沼、余双秀、诸葛其协、胡敬俺、曾启燕、陈国藩、贾钟君、陈立、王效通、陈大鹏、周足望、任兴华、王溁均、缪松元、方佩英、屈兆均、尹亮俦、何广汉、王业敏、华健清、黄懋锡、陈岳、徐昭鑫、孙秉德、宋国民、储彭年、胡德隆、徐国健、张必恭、来纯祚、谢琼、王家勋、卓献丹共70人组成。并由王泽洲任队长,阎焘任政治指导员。于当晚宣布抗美援朝工程队成立,包括中途补充人员。
3月26日,工程队抵达安东市(今丹东市),与西北干线铁路局机筑队合编成中国人志愿军空军第六工程队,并于4月1日跨过了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第一批工程队在朝鲜期间先后与志愿军50军、38军并肩战斗,修建了顺川、价川两个飞机场。4月23日顺川飞机场动工修建,由于敌机的狂轰乱炸,工程队队员们只能在白天进行测量、放样等施工准备工作,晚上指导志愿军战士施工。因为队员们长期吃不到青菜,很多人患了夜盲症,造成了夜间工作的极大困难,在施工现场中,摔跤碰头就成了家常便饭。后来,祖国人民很快送来了黄豆等副食品,夜盲症才逐渐痊愈。在一次夜间施工中,由于场地小,汽车多,汽车为了相互让开错路,又开大灯,又鸣喇叭,大家都没有听到防空警报的枪声,只见一架敌机突然从云层中俯冲下来投弹,指挥员大声呼喊让战士们分散卧倒。轰炸过后,团参谋长和我校工程队队员卓健成整个被沙土埋没,大家集合起来清点人数,这次空袭造成多名志愿军战士牺牲,损失巨大。